泾县教师进修学校

山水龙川藏智慧 励志徒步鄣山峡---稼祥中学留守儿童游学纪实

来源:泾县稼祥中学   时间:2025-07-09    点击量:104 次  

炎炎七月,泾川大地暑气蒸腾,却挡不住学子们探索自然、砥砺意志的脚步。2025年7月5日至8日,泾县稼祥中学组织300多名留守儿童分两批走进龙川古村与鄣山大峡谷,在山水间开启了一场融合文化探寻与励志成长的游学之旅。

7月5日清晨,八年级的留守儿童背着行囊,在班主任及老师们的带领下踏上旅程。当日烈日当空,热浪滚滚,却丝毫未减同学们的热情。首站龙川古村,这座被誉为“江南第一古村”的地方,青砖黛瓦间藏着千年文脉。同学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,穿梭在胡宗宪尚书府的幽深院落里,触摸着明清建筑的雕梁画栋,听着“奕世尚书”的家族传奇,感受着古徽州“十户之村,不废诵读”的耕读文化。在胡氏宗祠,那精美的木雕、石雕与砖雕“三绝”让同学们惊叹不已,“原来古建筑里藏着这么多学问!”一名同学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见闻,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老师们适时引导大家观察建筑布局与家族家训,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、勤俭等美德融入现场教学,让同学们在行走中读懂“家国同构”的智慧。


午后,队伍转场鄣山大峡谷。峡谷内溪流潺潺,绿荫蔽日,与外界的酷暑仿佛两个世界。但徒步之旅并非坦途,蜿蜒的山路、陡峭的石阶对同学们的体力与耐力是极大考验。“坚持住!前面就是‘百丈岩’了!”老师们走在队伍前后,不断鼓励着体力不支的同学。有的同学脚磨出了水泡,同伴们便主动分担他的背包;有的同学中暑头晕,老师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藿香正气水与清凉油细心照料。在相互扶持中,这支“留守儿童小分队”凝聚起温暖的力量。当终于抵达峡谷深处的瀑布前,看着飞流直下的水流撞击岩石激起漫天水雾,同学们欢呼雀跃,所有的疲惫都化作征服困难的喜悦。“原来坚持到最后,能看到这么美的风景!”一名平时性格内向的同学望着瀑布,轻声感慨,眼中多了几分坚定。

7月8日,七年级的留守儿童接过游学的接力棒。此次校党委书记徐宗保亲自带队,与老师们一同全程参与。“游学不是简单的游玩,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然与文化中学会独立、懂得协作。”徐宗保在出发前的动员中说道。有了前一批同学的经验,此次行程安排更为细致,老师们提前准备了防暑药品与补给物资,并将同学们分成小组,让大家在活动中轮流担任“小队长”,培养责任意识。

在龙川古村,徐宗保书记走在学生中间,亲自给同学们讲述古村蕴含的处世智慧:“胡氏家族能出两代尚书,靠的不仅是才华,更是‘慎独’与‘担当’,这正是我们年轻人该学习的。”在鄣山大峡谷的徒步中,他走在队伍中间,不时与同学们交流:“爬山就像人生,会遇到陡坡,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,总能到达山顶。”同学们围在他身边,听着生动的“行走课程”,原本枯燥的道理变得鲜活易懂。孩子们说:“徐书记的话让我明白,现在的困难不算什么,只要努力,未来一定能走出大山看世界。”

两批游学活动虽已结束,但留给同学们的影响才刚刚开始。在返程后的分享会上,大家纷纷交流着自己的游学体验:有的记录下龙川家训带来的启发,有的写下徒步中同伴互助的感动,有的则立志要像鄣山的青松一样坚韧成长。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班主任们表示,这些孩子大多与祖辈生活,缺乏父母陪伴,此次游学不仅让他们开阔了眼界,更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了沟通与合作,收获了超越课堂的成长。

山水不语,却滋养心灵;行走不止,终磨砺意志。稼祥中学这场特殊的游学之旅,让留守儿童在龙川的文化肌理中汲取智慧,在鄣山的险峻峡谷中锤炼品格。这场夏日里的励志之旅,注定会成为泾县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孩子们记忆中一抹明亮的色彩,照亮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。

供稿:黎秀平

编辑:莘国荣

审核:徐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