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1原子的构成
来源:本站原创 时间:2012-11-13 点击量:1695 次
设计思路:
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,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,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学生想像,因此,这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,结合教材图表,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或图片,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,这样,既能诱发学生想像,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,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,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。
教学目标:
1.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,了解原子由质子、中子、电子构成,知道质子数、核电荷数、电子数的关系。
2.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,知道中子数只和原子的质量有关,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。
3.通过比较、讨论、归纳等方法,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、推理能力
4.从原子的结构的发现史探究过程中,树立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主义观点。以及敢于质疑,科学探究的意识。
教学重点和难点:
1、重点:原子的结构
2、难点:对原子结构的微观认识形成。
教学方法:讲述法,讨论法、演示法
教学用具:多媒体
【教学过程】
教学环节 |
教师活动 |
学生活动 |
设计意图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|
提出问题: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,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? 【屏幕展示】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 |
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分子、原子的概念 |
用情景教学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通过科学史实引入问题 |
老师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和卢瑟福做的а-粒子穿过金箔的实验后 提出问题: ⑴原子能不能再分?如能,那么由哪些部分构成? ⑵原子中有带正负电的粒子,那么原子带电吗?
|
学生听介绍后再阅读P68内容,分组讨论
|
通过两个实例,激发学生兴趣,同时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,设计两个问题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,从哪些方面探讨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师生互动,得出结论 |
老师板书:
⑴原子能再分,由原子核和电子两部分构成 ⑵原子核带正电,电子带负电,二者电量相等、而电性相反,因此原子不显电性。 |
由一小组学习组长陈述结果,其他组给予肯定或补充
|
让学生积极思考,大胆猜测,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利用课件使学生较直观的看到原子结构
|
教师展示“原子的结构”课件
让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有关原子弹的知识,争取找到原子弹爆炸的原因。
|
学生观看课件,印证上述结论学生交流后,归纳: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制造出来的。
|
教师进一步肯定上面学生的结论 用具体实例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生活化,再次证明原子可分。 利用适当的比喻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
|
提出问题:原子核已经这样小了,它还能再分吗?
老师讲解:原子核能再分,它由更小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。 但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,原子核并不是一剖为二,一半是质子,一半是中子,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,质子、中子本身都一样,区别在于,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质子、中子数目不同。 【板书】1、原子的构成 原子 |
学生思考、讨论 |
1、引导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构成的,而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
2、初步给学生建立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概念。
3、很多学生会认为原子核是这样的结构,因此这里必须要提醒学生,更正他们错误的观点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|
老师提问:原子核为什么带电? |
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:原子核带电是由于质子带电引起,并且在同一原子中,核电荷数=质子数 |
学生只有弄清楚原子核带电的原因,才能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的关系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通过展示表格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原子其构成是不同的
鼓励学生多找出表中的异同点
|
【投影】:P68表4-2几种原子的构成
|
学生观察此表,并分组讨论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?
|
通过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教师归纳并 【板书】核电荷数=质子数=核外电子数 提醒学生注意: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
同时在老师引导下发现:原子已经很小了,其中的原子核更小(引用书中比喻,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,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),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 |
学生陈述讨论结果: 1.不同的原子内质子数不同
2. 核电荷数=质子数=核外电子数
等。
|
学生对于质子数、中子数的关系容易混淆不清,所以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
及时反馈信息,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布置作业 |
基础性作业:P72 习题 1、2、4 提高性作业:以“原子的自白”为题写一篇短文向你周围的朋友介绍原子。
|
|
|
【小结】本节课你学了什么?
所学知识:原子的结构(学生完成)
设计意图:通过自己整理、归纳本课内容,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