泾县教师进修学校

丹心长照 风骨犹存 缅怀王稼祥

来源:http://www.rest99.com/news/xx.asp?id=1823   时间:2006-08-06    点击量:1605 次  

 

  对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来说,提起“王稼祥”这个名字,已经很是陌生,至于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,曾经做过什么样的事情,更是一无所知。
  如果不是读到这本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王稼祥》传,也许再过上许多年,我们也不会有解开这些“谜团”的机会。但幸而还是有了这样一本书,还有作者施昌旺,呕心沥血,用三十多万字的文字,精心塑造,为我们全面了解、认识王稼祥,提供了一个窗口。
  这才知道,王稼祥原来这样“不简单”:他出生于安徽泾县,少怀大志,成绩优异,留学苏联,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;他领导宁都起义,支持毛泽东,在革命最关键的时候,投了毛泽东一票;他是公认的红军四大领袖之一;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,是红军政治工作的奠基者之一;他是中共建党以来卓越的38名重要领导之一;他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“毛泽东思想”这一科学概念,并且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;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外交大使,也是中国驻苏联第一任大使;他在担任中联部部长期间,为中国国际事务做出了卓越贡献……
  这些都还不算,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,劳苦功高。他在第四次反“围剿”就受了伤,却抱病坚持工作数十年,直到生命最后一息。
  他淡泊名利,50年革命生涯,对党和国家贡献巨大,却从来不向别人谈论。他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,可直到许多年后,他的爱人朱仲丽才从别人口中听说,不了解他的人,远远多于了解他的人……
  这是怎样的风范,怎样的品德?怎样令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自惭形秽?
  在他生命的晚年岁月,他遭受了林彪集团、江青集团的迫害,精神上受到打击,再加上身体健康状况恶化,最终没有等到为自己平反昭雪的那一天到来……
  “立党为公,光明正大”,是最后刻在王稼祥骨灰盒上的八个金光闪闪的字。
  联想到今天,社会上普遍盛行的“金钱至上”,不时传来某位领导的“失足”报道,年轻人所追求的“时尚”、“享乐”,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薄,道德与理想的沦丧,不能不令人深深叹息!
  我们要振作起来,要学习王稼祥和许多像他一样的前辈们,要用他们的事迹来教育、激励现在的年轻一代,使他们真正懂得:人的一生,究竟应该怎样度过?